在機構編制管理領域,職能通常指機關、事業單位的職責權限和工作任務以及所發揮的功能和作用,職能管理通常指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根據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對機關、事業單位的職責權限進行合理配置、優化組合、動態調整等系列活動。職能管理是機構編制管理的基礎和重要內容,傳統管理方式相對粗放,效能相對較低,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機構編制管理要求,推進精細化職能管理,不僅是優化執政資源配置、提升行政管理水平、促進機構編制工作創新發展的需要,也是實現機構編制管理工作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的必經之路。
一、研究思路
中央和地方各級各類的機構改革,初步搭建了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框架,在此框架內,我們以職責“最小單位”“事項”為切入點,梳理細化責任主體在履行職能中承擔的具體工作事項條目,以單個具體工作事項條目為標的,相對量化管理環節及對應責任主體,以具體工作事項全辦理周期為鏈條,相對固化事項辦理的起承銜接關系,著力探索形成管理事項更精細、管理流程更精細、管理動作更精細的精細高效職能管理模式。
二、探索實踐
(一)在職能職責管理上精細化
“三定”規定對部門(單位)、鎮街職能進行了定位,但具體職責仍相對宏觀,通過細化拆分,部門(單位)、鎮街職能被拆分成若干條細化、量化的工作事項和任務條目,部門、內設機構、崗位等責任主體及相應的職責任務相對清晰化,管理人員更利于根據主觀直觀感受對這些細化的工作事項和條目進行考慮、分配,職能管理從相對粗放式“職責管理”向相對精細化“事項管理”轉變,具體框架搭建:
建立一級管理職能對應“三定”規定主要職責。依據上級決策部署和黨內法規、法律法規、機構改革等賦予部門(單位)、鎮街的基本職權、職責,結合省市縣情及時代主題,在全面梳理、合理界定的基礎上,以“一項職責包括一類事項”的原則,形成一級管理職能,對應部門(單位)、鎮街“三定”規定主要職責。
建立二級管理職能對應“三定”規定內設機構職責。二級管理職能嚴格限定在一級管理職能范圍內,對一級主要職責進行細化、拆分,主要以負責、承擔、參與、指導4個責任層級區分承擔責任主次順序并進行規范表述,形成二級管理職能,對應部門(單位)、鎮街“三定”規定內設機構職責。
建立三級管理職能對應二級管理職能分解的具體化業務活動。根據二級管理職能,對單個內設機構履職過程中承擔的具體工作進行細化拆解,結合實際工作任務、黨委政府交辦、職責未盡事項等工作實際,形成若干條相對具體、明確的“業務事項條目”,作為機構、職責、編制、人員配置等量化評估和優化調整的重要依據之一。
由此,某一機構“整體職能”通過三級拆分,細化成若干條相對具體、明確、便于操作、易于考量的“事項條目”,部門(單位)、鎮街、內設機構、崗位應承擔的職責任務相對清晰化,有效促進各部門(單位)、各層級責任主體知責明責。
(二)在履職行為管理上精細化
單個事項條目的辦理涉及一個或多個責任主體,各責任主體承擔不同責任分工、工作流程和工作標準,各環節的銜接不暢,必然影響辦事效率和質量,通過全面梳理具體工作事項條目,重點強化執法事項、公共服務事項的運行工作流程、環節的全周期拆解,匹配對應法律法規、標準、要求等,履職行為管理從相對粗放式“管事項”向相對精細化“管環節”轉變,具體框架搭建:
建立具體工作事項清單及數據庫。分板塊建立部門(單位)、鎮街具體工作事項清單,逐項摸清單個具體工作事項來源依據、與其他事項起承銜接關系、具體連接流程環節等,單個板塊梳理完成后,集成建立具體工作事項數據庫,并以各部門(單位)、鎮街印發的工作文件為依據,對清理的具體事項進行動態比對、調整,整個數據庫作為機構、職責、編制、人員配置等量化評估和優化調整的重要依據之一。
建立執法工作事項清單及“一事一表”機制。按照縣鄉兩個層級,分類建立清單及管理機制,依據權力清單,梳理形成部門執法工作事項條目,以一項事項一張表格形式,逐項劃分審批部門、行業主管部門、綜合執法局在執法工作中的責任分工,依據法定行政權力事項指導目錄,梳理形成鎮街執法工作事項條目,以一項事項一張表格形式,逐項劃分行業主管部門、鎮街、綜合執法局在執法工作中的責任分工,在此基礎上,細化執法工作流程、扣緊執法程序環節,進一步做細做嚴執法工作。
建立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及公共服務事項辦事指南。依據上級公共服務事項指導目錄,梳理形成本級公共服務事項條目,根據辦理權限區分部門、鎮街、村(社區)等辦理層級,并逐項擬制公共服務事項辦事指南,細化公共服務事項類別、事項名稱、辦理依據、辦理時限、辦理要件等具體流程、環節,進一步做細做優公共服務工作。
由此,各部門、鎮街履職具體工作事項基本理清,機構、職責、編制、人員配置等量化評估和優化調整得到有力抓手,
執法和公共服務事項管理運行的工作規范性得到進一步強化,有效促進各責任主體規范履職盡責。
(三)在職責邊界劃分上精細化
部門(單位)、鎮街等履職主體在職責履行中存在交叉職責,交叉職責邊界劃分的清晰度影響了行政效率效能,通過確定履職主體、交叉職責、具體工作事項,全辦理周期梳理事項辦理交叉環節,逐一明確各部門(單位)、鎮街等責任主體的具體責任分工,職責邊界劃分從相對粗放式“劃清交叉職責”向相對精細化“劃清交叉事項”轉變,具體框架搭建:
建立縣級部門職責邊界清單。針對部門間職責交叉、邊界不清、推諉扯皮等問題,清理需要由兩個以上部門共同完成的職責事項條目,逐一明確各部門具體責任分工,并對應納入部門“三定”規定加以固化,切實強化部門應盡之責。
建立縣級部門重點領域職責邊界清單。針對安全生產監管、農集貿市場管理、自然災害防治、農村住房建設等重點目標領域,進行單個目標領域的全鏈條拆解,逐項厘清行業管理、監督執法、支持保障部門職責邊界和任務分工,并以領域分工清單形式加以固化,切實強化重點領域管理的協作聯動。
建立鎮街屬地管理重點領域事項清單。聚焦屬地管理重點領域,篩選縣鄉履職中確實存在或易出現推諉扯皮的工作事項,按照全辦理周期梳理原則,在分清主次責任基礎上,以具體事項逐一明確部門、鎮街承擔事項的具體環節責任分工,并以清單形式加以固化,切實壓實縣鄉責任。
由此,各履職主體主輔關系及職責邊界得到進一步明晰,有效推動部門(單位)、鎮街團結協作、聯動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三、下一步研究方向
一是探索“一張表格”清職責。將職責任務相對量化成事項條目,逐步打破各領域和層級壁壘,探索搭建部門、鎮街、產業功能區職責任務體系,努力建成一張機構完備、主要職責明確、工作事項全面、職責邊界清晰、配合機制高效、內容動態更新的“職責任務數據庫”。
二是探索“一套機制”促長效。探索建立“長效化合作共建+動態化調整評估+常態化監管落實”的職責管理體制,明晰黨委政府、機構編制部門、部門(單位)、鎮街在職責管理體制中的分工協作關系,推動各部門(單位)、鎮街更好地履職盡責。
三是探索“一個平臺”強應用。加快數據、職能職責管理建設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推動機構編制工作與“互聯網+”理念的深度融合,以金堂縣機構編制人事信息化平臺為基礎,擴充數據庫、職責任務庫等建設成果的指標接口,強化平臺在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和業務協同中的功能作用,推動機構編制工作向更高質、更高效轉變。(金堂縣委編辦 供稿)
【上一篇】: 關于法定機構改革試點的實踐與思考
【下一篇】: 龍泉驛區委編辦關于探索部門職能智能化管理的研究